口才词典网 一个专业的口才知识学习网站
什么是演讲,演讲的本质是什么?演讲,又称演说或讲演。据《说文解字》注解,演讲的“演”,本义指水流,转义为语流,引申为说话像流水一般通畅,表示语言的流利和顺畅。对于演讲的含义,从目前出版的有关著作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代汉语词典》表述为:演说,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辞海》表述为:演说,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事理。这两种解释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演讲要面对听众;二是演讲要就某个问题表明自己的见解。这两点无疑道出了演讲一词的基本内涵。而要准确地把握演讲的本质,我们认为,还需从演讲本身做进一步分析。
“任何一种蕴含艺术性的活动,都有其独特的物质传达手段,形成自己的特殊规律,揭示自身活动的本质特点。”(邵守义《演讲学》)。
那么,什么是演讲“独特”的手段、“特殊”的规律、“本质”的特点呢?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不妨将演讲与其他口语表达形式做个比较。
首先,演讲不同于朗诵。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朗诵属表演艺术,为演而讲,侧重于欣赏性;而演讲属精神实用艺术,为讲而演,侧重于宣传鼓动性。
其次,演讲不同于一般的报告。二者虽然都是面对听众发表讲话,但内容的侧重点不同。报告的内容注重政策性、性、指导性;而演讲的内容更注重典型性、鲜明性。
其三,演讲不同于讲课。教师口语讲究启发性、科学性,而演讲的口语更注重技巧性、生动性。另外,态势语是演讲的辅助表达形式,既可以即兴发挥,又讲究刻意设计,而讲课却没有刻意设计这样的要求。
其四,演讲不同于一般的交谈。一般交谈无主体(演讲者)、受体(听众)之分,谁都可以发表意见,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而演讲必须是演讲者面对听众系统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且受时空条件的限制,比一般交谈更具严肃性。
什么是演讲,演讲的本质是什么?综上分析,演讲即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的带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要求演讲者面对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以态势语为辅助形式,系统地、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演讲前的准备应该包括什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完美地施展自己的口才,作好一次演讲,事先必须有所准备。恰如建筑施工须有蓝图才能够顺利进行一样,在演讲之前,也得对演讲的听众有一定的了解,为演讲的有关内容、方式等构想出一幅蓝图,或藏于脑中,或置诸笔端。如此预备妥当,演讲起来,方能舌绽春蕾,口吐莲花,顺畅流利,优雅动人。
演讲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说,有明确的目的,说话要说到点子上。演讲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集中,观点鲜明,方能给听众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因此,必须注意从思考过的众多观点中选择出能体现讲话宗旨的观点作为中心话题,而后围绕这一中心展开阐述,所有的论点和材料都必须为这个中心议题服务,决不能急于表现自己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否则,听众就不会有清楚的认识。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时,要恪守一条古老的格言:三思而后行。要对自己的主要思想、观点或论点,仔细思考和推敲,力求对事物有足够的认识。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明白再向别人叙说,千万不能信口开河。许多人演讲时常常忽视这一点,以为只要说起来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就是有口才。其实,健谈并不等于有口才。健谈是“能说”,并不一定是“会说”。
如果一开口就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反倒令人生厌。“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真正有演讲口才的人,并不一定是说得多的人,而是能说到点子上的人,即能够触及问题实质、提出解决办法的人。
另外,要寻找角度明确观点.常言说:“造语贵新。”新颖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巧妙的解说,常常能出奇制胜,赢得赞叹与喝彩。有了明确的观点,准备演讲的第二步就是寻找合适的材料。立屋要有梁柱,说话要有根据。你提出的观点或论点,也必须有充分的材料支持。这样演讲才会血肉丰满,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否则,就容易变成痴人说梦。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材料、内容或话题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呢?曾对此作过一番调查,那些亲身体验或熟悉的事情往往是有发言权的话题。其中有儿时的经历,早年的奋斗,自己的嗜好、信仰、愿望,以及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等,而那些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是讲不好的,拎起这样的话题,至多能涉及点皮毛。谈不出什么名堂来。
所以,我们要深入记忆之中,从自己的背景中搜寻那些有意义并留下鲜明印象的事情。如果某件事情依旧生动地印在脑海中,呼之欲出,那就有可能让听众兴趣盎然了。
当然,不熟悉的东西有时也不得不谈,处理这种情况的技巧是:知道多少就谈多少。不要不懂装懂,甚至冒充内行,否则,会闹笑话。
下一篇:演讲稿有哪些好处|演讲稿的作用分析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演讲开场白技巧如何吸引听众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